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大功率窃电器有哪些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功率窃电器有哪些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德国缺乏战略物资呀。二战时期***威力的急剧增大,使得各类作战平台对装甲防护的需求也不断提升,而当时用来作为装甲的材料主要就是钢铁,于是在防护力需求的***下出现了合金钢装甲和均质钢装甲(RHA)。
合金钢装甲,就是在普通钢装甲的基础上加入镍、铬、钼、锰等合金元素,使钢装甲的硬度和韧性成倍提高。以二战中著名的镍铬合金钢装甲为例,就是在普通的中低碳钢中加入2~6%的镍、1~2.5%的铬、0.2~0.6%的钼等,经过特殊热处理工艺,便可以制成外硬里韧的高级合金钢装甲,其屈服强度达到720~900兆帕,是普通钢装甲的一倍以上。
均质钢装甲,是指这种装甲钢进行了均质退火处理,就是利用在高温进行长时间加热,使内部的化学成分充分扩散,因此又称为“扩散退火”,使钢材软化,以得到钢材最佳的延展性及微细晶粒组织。轧制的均质钢装甲以其致密的结构、良好的抗弹性和加工工艺性,成为二战坦克的主流,而且成为日后衡量装甲防护性能大小的标准。
德国由于严重缺乏镍、铬、钼等战略性金属***,只好在坦克上大量***用渗碳表面硬化钢装甲。就防护能力来说,渗碳表面硬化钢装甲是不错的,但其性能和增重不成正比。比如装甲厚度同样是20毫米,渗碳钢的防护性能虽然相当于26毫米左右的普通钢装甲,但其重量却相当于33毫米厚的普通钢装甲,这是导致德国坦克在二战后期重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。像***用渗碳表面硬化钢装甲的“虎”式坦克如果能***用镍铬合金钢装甲,最少可以减重10 吨,机动性将会显著提高。渗碳表面硬化钢装甲还有一个缺陷,就是韧性差。尤其是1944年后期,许多装甲工艺下降的德军坦克在被盟军反坦克***命中后,装甲没有被击穿,但出现大面积崩裂。(S)
正常的坦克设计思路如下:
首先,琢磨坦克干嘛用,***想敌是谁,然后框一个大概的吨位,然后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各个分系统指标制定技术路线和工艺路线,适当为投产后的改装留出升级余量。
二战前,德国人的坦克设计也是遵循这个路线的,于是有了三号和四号军马,三号主要负责反坦克,四号支援步兵(最早的四号)。
但是,随着亲爱的元首开始干涉坦克设计,德国人的坦克设计图就变成了这样:
先挑选一门最牛逼威武的坦克炮,再为了保护这门坦克炮覆盖上最坚固厚重的装甲,最后在把德国人***库里面最成熟马力最大的那台迈巴赫700马力的坦克汽油机装上去~
二战中德国坦克的设计思路在开始和战争中出现了很大的变化。
在二战前,德国的坦克强调机动性和指挥的便利,所以当时无论是3,4都是那种行动迅速,而且机动性好,但是当时无论是3,4使用的火炮威力都显得不足,尤其是4号的那个短身管75炮,明显的就是一门支援步兵的榴弹炮。
到了德军入侵苏联后,德国人遇到了防护机动火力三大性能比较平衡的T34,这就是著名的T34危机。面对T34威力,德国人首先是推出了著名的老虎,然后是黑豹。
应该说,德国人遇到了T34以后有一点乱了手脚,德国人在自己的武器库中搜罗一切可以打掉T34的炮,然后再根据这门炮来造一个底盘。而这就是战争后期德国坦克普遍较重的原因,一般来说坦克的底盘是坦克基础,坦克这辆车的所有设备都是要放在这辆车上,要根据这辆车来选择上边的配置。而德国人正好相反,先选择车上的配置在造车,这样就陷入了一个面多了加水,水多了加面的死循环,所以德国坦克也就越来越重。
对于各国的军队来说,装备的种类越简单越好,这样方便补给维修,德国的老虎和豹子名声在外,但是这两种坦克在德军的后勤人员那里却是一场噩梦,不用别的老虎用铁路机动,首先得换一条窄履带就够你换的。而黑豹的机械可靠性也是不一般的差。
苏联和美国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,也是在各自的武器库里边到处搜罗一门可以打穿老虎的大炮,然后把这门大炮装上履带,而不是再为这门火炮造一个底盘,这样就方便了后勤的保障。而对于美国来说,所有的坦克车辆都要能够放进各种登陆艇,所以对于坦克的体积重量都有限制,而且美国人也明白大量生产的重要性,所以美国人***取了和苏联人类似的策略。
德国人的一根筋在战争后期的坦克研制上体现的特别明显,德国人试图要制造出这样一种坦克,有一门无敌的大炮,最好2000米以外就能干掉所有的盟军坦克,而自己却是毫发无损,于是换粗管子,加厚钢板,自己的坦克越来越重,直到超过自己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承载能力,让自己的坦克变成一个行动笨重的铁疙瘩。虽然在防御任务中,德国坦克威力很大,但是机动这个坦克非常重要的性能,德国坦克却被忽略掉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功率窃电器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大功率窃电器有哪些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eipu-cn.cn/post/52496.html